假肢知识科普丨下肢截肢产生的影响

下肢截肢对下肢各关节的运动和肌肉的运动影响很大。截肢后常常出现关节活动区域缩小,产生不良肢位挛缩,以至难于用假肢来补偿。由于下肢假肢是用残肢来驱动的,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截肢后对主要关节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为何会出现那样的变化。

1.大腿截肢产生的影响

残肢的长短对髋关节机能有很大的影响。残肢越短,髋关节越容易产生外展、外旋和屈曲。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对髋关节外展起主要作用的臀中肌、臀小肌被完整保留下来;而另一方面是内收肌群在中枢部被切断,导致肌力降低。

此外,起内旋作用的阔筋膜张肌和股薄肌被切断,而对外旋肌群却得以保留。同时,由于起伸展作用的大腿后肌群也被切断,因此,与残留的完整髂腰肌之间在屈伸肌力上失去平衡。其结果很容易产生外展、外旋和屈曲挛缩。

下肢截肢后,由于下肢重量减轻,在立体及仰卧时,髋关节所受到的使其伸展的力大大减小,这是造成屈曲挛缩的重要因素。

 

2.小腿截肢产生的影响

小腿截肢对膝关节的屈伸范围及肌力并无太大的影响。由于起伸展作用的主要肌群股四头肌止于胫骨粗隆;而起屈曲作用的主要肌群大腿后肌群几乎在同样高度上分别止于胫骨内髁和腓骨小头部。因此,在正常长度的小腿截肢中上述肌肉均未受损伤。

虽然作为膝关节二次屈肌的踝关节跖屈肌被全部切断,但对于膝关节几乎没有什么影响。然而,越是短残肢越容易产生膝关节屈曲挛缩。

这是因为大腿后肌群是二关节肌,仅使髋关节屈曲时也会产生使膝关节屈曲的力,为平衡该力,同样也是二关节肌的股直肌会产生无意识的收缩;此外,残肢越短,越难保持膝关节的伸展位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