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知识科普丨索控式上肢假肢的使用训练
索控式上肢假肢依靠人体力源,通过控制索系统操控关节和手部装置动作。为充分发挥其作用,正确指导、训练及适配假肢至关重要。其手部装置主要有钩状手和索控假手,虽结构机能相似,但产品在形状、尺寸和构造上存在差异。
基本操作训练
- 熟悉假肢与适配检查:训练起始于让截肢者熟悉假肢及控制系统,同时检查调整背带和接受腔的适配情况,确保穿戴舒适与使用安全。
- 手部开闭动作训练:先在工作台进行简单开闭练习,之后增加水平移动和高度变化动作,直至熟练。训练物体从易抓握逐渐过渡到难抓握,如玻璃球、乒乓球、大小圆盘等。
- 插桩板训练:通过改变插桩的大小和形状(方杆、圆杆等),增加训练趣味性,帮助截肢者熟练掌握各种动作,还可变换动作位置和高度进一步强化训练。
- 肘关节动作训练(针对高位截肢者):肘关节以上高位截肢者需进行肘关节动作训练。若肩部有疾患,需解决相关问题。因截肢部位越高操纵效率越低,采用滑轮部件可提升效率,此训练通常在手部动作熟练且习惯使用背带后开展。
应用训练
- 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在掌握基本训练动作后,开展吃饭、化妆、更衣等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应用训练与基本训练不同步。
- 延长穿戴时间:从该阶段起,截肢者应尽量延长假肢穿戴时间,训练之余也坚持穿戴,有助于习惯使用并提升使用效果。
- 日常环境训练:在病房或家庭环境中进行实际使用训练,对增强截肢者使用信心意义重大。同时,让截肢者参与拼图、制作手工艺品等趣味作业,也是熟悉假肢操作的有效方式。
实用训练
- 个性化训练:基本训练和应用训练是通用内容,实用训练则依据截肢者生活环境、工作场地、假肢使用状况和操作能力专门设计,需在截肢者适应上肢截肢且能顺利操作后进行。
- 工具型手部装置评定与假肢结构确定:此阶段为截肢者选用各种工具型手部装置并进行实际操作评定,患者可根据自身感受提出意见。同时,经过临时性假肢训练后,常需调整最初处方,确定正式假肢结构,以实现合理使用,改善上肢假肢使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