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知识科普丨肘关节离断假肢的适配要点
肘关节离断假肢适配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从残肢状况评估,到接受腔、功能部件选择,再到安装调试与康复训练,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决定假肢适配效果与使用体验,以下为具体适配要点:
- 残肢评估:精确测量残肢长度,尤其是距肱骨外上髁的距离,通常适用于肘关节离断或上臂残肢长度保留 85% 以上(距肱骨外上髁 5cm 以内)的截肢者 。仔细检查残肢表面皮肤状况,查看有无破损、炎症、瘢痕等问题,若存在皮肤问题,需先进行妥善处理,待皮肤恢复良好状态后再适配假肢,降低佩戴不适与感染风险。评估残肢的软组织情况,包括肌肉力量、软组织厚度等,肌肉力量影响对假肢的操控能力,软组织厚度关系到接受腔的适配舒适度 。测量肘关节的关节活动度,了解残肢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为假肢功能部件的选择和调整提供参考 。
- 接受腔选择:考虑到肘关节离断后残肢末端肱骨髁隆起膨大,接受腔前方多设计为开口或开窗形式,方便残肢穿脱。选择全接触接受腔,如采用合成树脂抽真空成形制作的类型,能更好地贴合残肢,提高悬吊稳定性,且无需额外上臂束紧带固定,可提升穿戴舒适性 。确保接受腔与残肢的适配精准度,避免出现过紧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皮肤压伤,或过松造成假肢晃动、不稳定的情况。
- 功能部件选择:肘关节通常采用侧面带锁的肘关节铰链,这种铰链能实现被动屈肘,并在几种屈肘位固定,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场景下调整手臂姿势;松锁方式有牵引索主动松锁或利用铰链特性被动过屈位松锁 。手部和腕关节部分可参考前臂假肢选择,机械假手、肌电假手各有特点,需结合患者需求与经济状况选择;腕关节可选择被动屈伸旋转或电动式,电动腕关节功能更丰富,但价格较高。对于需要频繁操作手部精细动作的患者,可选择灵活性好的假手;若注重假肢操控的便利性,肌电控制假手可能更合适 。若患者上臂肌电信号良好,可考虑肌电控制肘离断假肢,通过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肌电信号控制肘关节屈伸和假手开闭;若肌电信号不佳,索控式肘离断假肢或混合型肘离断假肢是不错的选择,混合型假肢假手开闭采用肌电控制,肘关节松锁用牵引索控制 。
- 安装与调试:安装过程中,专业人员需根据患者肢体实际情况,精细调整假肢的长度和角度,保证与健侧肢体在外观和功能上尽量匹配,使患者使用时更加自然舒适 。试穿时,让患者进行简单活动,如抬手、屈伸手臂等,观察假肢的稳定性、操控性以及与身体的协调性,根据试穿反馈进一步调整接受腔、关节部件等,确保适配效果达到最佳 。
- 康复训练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假肢穿戴和使用方法,包括如何穿脱假肢、操控假肢的各种动作技巧等,帮助患者尽快熟悉假肢的操作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初期进行简单的关节活动训练,增强残肢肌肉力量和灵活性;随着适应程度提高,逐渐增加日常生活动作训练,如抓取物品、书写、穿衣等,提升假肢使用的熟练度和功能性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反应和心理状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解决患者遇到的问题,确保训练顺利进行。